发布时间:2025-04-05 07:59:58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由此,中国光伏行业开启了十年攻坚路。
从这点来看,隆基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单多晶格局。这一阶段作为新增主体之一,光伏不仅要实现技术持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持续提高、竞争力持续增强,全面实现无补贴平价甚至低价市场化发展,也要加快解决关键技术创新、高比例消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
在此之前,尽管单晶电池的转换效率更高、发展空间更大,但却因成本问题被广为诟病,且光伏业主和EPC企业对度电成本概念认识不够,因此价格便宜的多晶产品在一段时期内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以致于在2013年欧美双反期间,单晶技术路线一度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在其带动下,各种先进技术开始竞相进行技术创新与升级。十年蜕变:从补贴到平价在过去的十年间,光伏行业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正逐渐摆脱对政策和补贴的依赖,不仅实现从补贴时代到平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也将实现从辅助能源逐步向主力能源的惊人转变2018年5月31日,无疑是这一历史转变的分水岭。在这些技术、工艺的综合加持下,多晶电池转换效率一举突破此前业内人士公认的20%的理论极限。
以组件端设备串焊机为例,2013年以前,中国所有的光伏工厂购买的串焊机,都是来自德国TT(Teamtechnik)、德国索蒙特(Somont)、美国库迈思(Komax)、西班牙格罗斯贝尔(Gorosabel)、西班牙蒙特拉贡(Mondragon)、日本Toyama、日本NPC和韩国HANWHA等,国外设备厂商占据着国内太阳能电池串焊接设备行业的绝对市场份额。危中有机,转机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它也有相应的实验线来支撑对产品端的量产性的准确评估和把握。
中来股份:截至8月10日前,公司在泰州累计投建了3.6GW TOPCon电池项目。另外规划的约5GW电池春节前后投产,合计N型电池产能约为6GW以上。能源一号统计也发现,除去上述17家公司之外,近期宣布进入TOPCon电池业务的还有:正泰新能(首片N型TOPCon电池及组件正式下线),钧达股份(16GW项目)、沐邦高科(10GW项目),太一光伏(5GW TOPCon电池等项目),大恒能源(5GW的TOPCon电池+组件项目),以及润阳的10GWtopcon项目、爱康科技的项目等。通威股份:目前不确定该公司会将TOPCon的核心产能,放在眉山二期还是金堂一期项目中。
全系列版型都采用行标尺寸,实现产品在应用端的便利化和价值最大化。高度信息化集成的生产模式,实现从原物料投放到产成品产出,生产全过程可监控、可追溯。
就在6 月份,天合光能的青海西宁产业园10GW 项目也在布局高效电池产品,业界猜测可能是 N 型电池的技术路线,如果顺利的话,那么天合总计会在短期内拥有18GW的N型TOPCon电池产品。2021年4月,隆基宣布N 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5.09%的新世界记录。目前市场统计结果显示,有20多家公司已经全面切入N型TOPCon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中。晶科能源:目前晶科在合肥、海宁有总计16GW的TOPCon项目,平均量产效率为24.5%,另外该公司布局的合肥二期8GW规划、上饶24GW的高效组件中的一期8GW,预计今年年底前投产。
预计2022年底,晶科有望形成硅片40+GW、电池片40GW(其中16GW为TOPCon)、组件50GW,一体化自供率达到80%。公司山西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首批4GW正处于分步爬坡阶段,一期后续4GW和二期的8GW正在逐步规划建设中。上述各类电池产品,均使用性能更优的N 型硅片所生产。ASTRO N产品自发布以来备受市场关注。
不过从设备方的投标和招标来看,未来通威走向TOPCon也将是大概率事件。TOPCon顺利达效量产是下半年工作的重点目标。
隆基绿能:隆基在TOPCon和HJT等电池技术路线上,始终都保持着关注、研发,且处于领先位置。因N 型硅片具有少数载流子寿命较长、金属杂质敏感度较低等优势,由其制备而来的N 型电池片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及长期稳定性;但其制备技术相对复杂,且目前制造成本较高,2021 年N 型单晶硅片市场占比约4.1%。
正如国海证券所称,从实验室研发情况来看,近年来业内领先企业和知名研究机构都已能很好地将 TOPCon 电池效率开发到 25%以上,今年以来,天合、晶科接连刷新大面电池记录,目前已经能达到 25.7%,而在相对容易达到更高效率的小面积电池方面, 德国ISE 在 2019 年已突破了26%的水平。因此在2023年时N型电池的产能或约26GW左右。一个月后,经世界公认权威测试机构德国ISFH 研究所测试,隆基电池研发中心的单晶双面N 型TOPCon电池研发实现高达25.21%转换效率。在云南曲靖、扬州,它各有10GW的高效电池项目,预计明年陆续投产,可贡献20GW的产能。作为正泰新能技术方向的最新选择,ASTRO N全系列包含210技术的ASTRO N6、182技术的ASTRO N5和ASTRO N5s共三款产品,组件效率高达22%+,适配大型地面电站、大型分布式电站与海外户用等全场景使用需求,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要求。该技术是PERC 电池技术的延续,通过在PERC 产线新增部分工序,即可实现TOPCon电池产品的量产,这将大大延长现有产线设备的生命周期。
早在2015年,天合便开始布局TOPCon电池研发,经过6年的技术积累与突破,于今年3月成功实现自主研发的210 mm210 mm的高效i-TOPCon电池,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5%,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其TOPCon电池是否会放在银川进行量产,还需拭目以待。
天合光能:天合在今年上半年宣布将会投产8GW的TOPCon电池产品,具体项目实施地点位于江苏宿迁。而自2018年实现技术产业化以来,公司已积累了超过4年TOPCon电池中试线经验,210大尺寸TOPCon中试线的量产转化效率目前已超过24.5%,最高可实现25.5%。
因而晶科实际上有预计48GW的在建和规划项目将全部投产,时间在2025年三季度前。就几个重点发展TOPCon电池的公司来说,主要包括了晶科能源、中来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正泰新能、隆基股份和钧达股份等。
中来总计会有19.6GW的TOPCon项目会陆续到来。公司通过结合N型高功率优势和210大尺寸平台低电压、高组串功率技术特点,为系统端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开辟新的方向,有效降低系统的BOS成本和LCOE,提升IRR,为客户提供最大化的系统价值。7月25日,正泰新能Astronergy首片N型TOPCon电池、组件在海宁智能制造基地成功下线。(注:上述表格中所提及的隆基4GW项目,或为HPBC电池技术)上图可看见的是总计18家公司宣布在TOPCon电池领域的投入计划。
正泰新能首个N型TOPCon项目所在地正泰新能海宁制造基地是业内唯一向全球用户彻底开放的光伏制造+互联网透明工厂,采用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兼容182、210大尺寸硅片。正泰新能表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有设备厂商透露,隆基也已在考虑选择相关的TOPCon设备及路线做验证因此在2023年时N型电池的产能或约26GW左右。
全系列版型都采用行标尺寸,实现产品在应用端的便利化和价值最大化。隆基绿能:隆基在TOPCon和HJT等电池技术路线上,始终都保持着关注、研发,且处于领先位置。
延伸阅读:TOPCon电池技术是一种钝化接触技术,在电池背面电极和硅本体之间的隧穿氧化层可实现表面钝化和电子传输。中来股份:截至8月10日前,公司在泰州累计投建了3.6GW TOPCon电池项目。预计2022年底,晶科有望形成硅片40+GW、电池片40GW(其中16GW为TOPCon)、组件50GW,一体化自供率达到80%。从投产的时间节点来看,它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但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以及厂家对于产品品质和性能的不断追求,预计2022年N型电池(TOPCon、异质结电池)占比有望提升至13.4%。TOPCon顺利达效量产是下半年工作的重点目标。
公司通过结合N型高功率优势和210大尺寸平台低电压、高组串功率技术特点,为系统端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开辟新的方向,有效降低系统的BOS成本和LCOE,提升IRR,为客户提供最大化的系统价值。综合而言,目前晶科是市场上对TOPCon投入和在建产能最大的公司,在技术路线上,晶科也基本确定会将N型和P型两者并驾齐驱。
正泰新能首个N型TOPCon项目所在地正泰新能海宁制造基地是业内唯一向全球用户彻底开放的光伏制造+互联网透明工厂,采用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兼容182、210大尺寸硅片。就在6 月份,天合光能的青海西宁产业园10GW 项目也在布局高效电池产品,业界猜测可能是 N 型电池的技术路线,如果顺利的话,那么天合总计会在短期内拥有18GW的N型TOPCon电池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 nc8kg.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